教研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教研>教研动态

数智赋能促发展!2025 学年第一学期教师院赴温八高开展校本研修调研

时间:2025-10-23 浏览量: 作者:

为推动数智技术与校本作业开发、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全面了解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现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10 15 上午,教师院组织相关领导及各学科师训员,赴我校开展以 “数智赋能校本作业的开发与教学实践” 为主题的校本研修调研活动。温八高校领导、各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双方围绕调研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上课之前漫步校园,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生机盎然的绿植景观与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展板相映成趣,我校领导带领教师院团队沉浸式感受这所“目中有人”的现代书院。从展示学生科创成果的实验室,到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校史长廊,再到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阅读空间,都为学生成长和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优质土壤。

深入课堂观实践,聚焦作业新形态

各学科组长带领教师院师训员前往对应教室,深入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课堂一线。其中,高一年级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 5 个学科,高二年级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信息 5 个学科,实现了主要学科的全覆盖。授课教师以数智化作业平台的数据为依托,针对前一天学生完成的校本预习作业中高频出错的知识点,进行精准讲解与针对性训练;听课过程中,师训员们认真记录课堂细节,重点关注校本作业的设计逻辑、数智工具的应用方式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后续交流点评积累第一手资料。

分科交流探策略,共话研修新路径

各学科组在指定会议室开展分学科互动交流, “学科组长介绍校本研修分享师训员点评”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各学科的分享与问题中,师训员们逐一针对性的给出专业建议。

聚焦痛点定方向:我校校本研修主题与规划汇报

会议中,钟伟平书记首先感谢专家为学校课程、备课组活动及素质赋能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强调本次会议以 “真” 为核心开展效果研修调研,如实呈现日常教学情况,还以八高校本教辅检查为例,说明学校坚持讲真话、呈现实情的态度,旨在让专家精准把脉。谈及改革方向,他提到学校从去年起将重点从课堂延伸至作业,探索 “教、学、评、研” 一体化,并结合授课经历指出 “重构育人系统” 是关键,需通过 “要素创新配置”“范式突破” 替代 “内卷式投入”,应对 “双减” 下周六不上课的教学挑战。

针对 AI 赋能教育,钟伟平书记明确 AI 仅是工具,核心需回归育人本真,反对本末倒置,强调“人文情怀”的重要性,同时警惕教师过度依赖 AI 导致能力退化。钟书记还分析了 AI 应用面临的观念、体系标准、伦理教研三大挑战,提出限定作业时间、与科大讯飞合作的破局思路,指出学校发展需 “人人协同”与 “多方协同”,感谢专家指导期望共同努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林能琳副校长以 数智赋能作业改革、研修驱动质量提升为题,向教师院团队汇报校本研修。他指出,研修聚焦项目作业,解决 重数量轻质量、重统一轻个性痛点,逐步建特色体系:2016 年数学启动,后扩至多学科;今年借浙江省教辅征订改革与 AI,实现全学科覆盖。

在研修过程推进方面,校通过 共识引领、常规夯实、制度保障、技术支撑、阶段提升五步走策略:备课组周两次活动含 研磨 + 数据分析,听评课有完整流程;作业改革入考核,设作业设计月,邀温大教授、教育院专家及科大讯飞团队指导。目前,数学、生物获批温州市学科基地,教师竞赛获奖创新高,学考提升,数学、化学等优势显著。

专家领航明方向:市教师院调研反馈与点评建议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李芳院长在发言中,肯定了八高的数智化进展,像智慧校园持续升级、希沃白板用透教学全链条、智学网实现试卷留痕批语,还有教师素养提升和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接着指出校本作业的实践亮点,比如数学组把德育融入作业教学、用限量作业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作业每周两次的坚持、听评课的规范流程,还有专家指导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最后李院长也指出,后续要多从学生视角控作业时间,做好教学诊断、重视概念教学,还希望八高能做出 AI 赋能的优质样本,给其他学校分享可借鉴的经验。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林春老师表示今天参与了高二数学组作业批改交流,肯定八高全学科推进数字赋能校本作业的魄力,建议经验向其他高中推广,同时认可智能批改、组卷及资源库对效率与个性化的提升。林老师提几点建议:首先平台完善错题解析,学校增设终端解决学生无登录端口问题,其次是平台用AI将数据生成“体检报告式”诊断(覆盖个人/班级/学校),减轻教师数据负担,实现真AI赋能。

市直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负责人陈舒宇老师 肯定温州八高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施,认可其从希沃白板研究到 “数字赋能项目作业”的升级,及近年获精品课程、案例评比等成果。陈老师建议主题上认可 “从课堂转作业” 的落点,需规划 3-5 年迭代,肯定个体驱动的研修团队模式;过程上提议分 “常规(小问题串专题)”“非常规(每学期 3 次、年 6 次迭代)” 两类活动;队伍上强调提升教研组长策划能力,推动研修成教师专业自觉;成果上建议关注学科差异、以数学化学带动其他学科,让研修助推学生素养,同时通过沉淀案例、迭代课程实现成果传承。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张寰宇副院长语文组为例,建议日常作业避免高一高考化,聚焦素养培养,且需与课堂互促,遵循 基于学情、立足教材、链接课堂原则;提议结合索罗评价理论让 AI 赋能语文作业批改,通过数据分析关注思维层面;同时指出学校需牵头突破作业设计难度、校际联考矛盾、教师评价优化、学生评价改革四大挑战,推动研修落地。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语文师训员 黄惋莉老师肯定新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饱满的教学热情,在依标而教精准度和对课标、教材及高考导向研究力度还可提升。建议语文组后续组织集体研究,将高一高二教学与高考能力点衔接;同时平衡数字赋能与人文浪漫,例如把《上图书馆》一课延伸至学校图书馆实景教学,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悟。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数学师训员 朱彤老师反馈提出,智能平台主观题批改存在短板,学生书写识别难、多元解题思路判断不准,部分题目需教师二次加工等情况。建议为学生配备终端设备,方便课堂及时提交解题结果;强调数学教学应先引导学生开展思维实验,再用智能技术生成图像辅助理解,同时重视青年教师板书设计能力培养。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英语师训员 潘云梅老师分享 AI 赋能写作教学实践,已形成 “审题指导 —AI 初改 — 师生研磨二稿 — 终稿” 闭环,AI 可完成语言纠错、词汇优化等。建议学校拓展 AI 在备课素材生成、学情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也反馈平台多项功能仍需技术方针对性改进。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政治师训员 单茹茹老师肯定王凡俐老师课堂的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目标清晰、情境设计创新。指出政治校本作业主观题需更贴合高考导向,建议精选题型;针对主观题无 AI 批改功能的问题,提议依据答题范式设计 AI 批改框架,兼顾学生答题指引与教师负担减轻。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地理师训员 叶克鹏老师指出历史教师能依课标梳理内容,但课堂讲题过多偏离一轮教学要求,建议聚焦课标与深度学习设计问题。在地理学科方面,教师善用平台数据分析开展作业讲批,但题库题量少、创新不足,建议规范课件细节、制定三年备课规划,补充高频错题变式练习。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物理师训员 孔兴隆老师肯定物理课堂的学生主体性,通过 “画、说、写、练” 活动及技术融合突破建模难点。建议作业设计加入教材课后习题与单元 AB 卷题目,加强高考试题改编;针对新教师多的情况,建议学校提供成长机会,同时推进物理功能教室建设与仪器更新。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化学师训员 徐宇峰老师认可化学组 “课堂前十分钟作业反馈 + 新课教学” 模式,能呈现学生错题过程。建议深化作业反馈,既要分析错误原因,也要丰富反馈形式;因作业反馈占用课时,需重新规划教学进度,同时推动学案、教学思路与作业设计一体化,适当增加集体备课时间。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生物师训员 袁从容老师赞扬若梅老师课堂融合学情数据、校本作业与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维可视化与术语精准性。提出研修需平衡整体性与灵活性,避免代课困难;建议让非上课教师参与作业设计与数据分析,缓解备课组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信息技术师训员 夏正仁老师肯定学校 AI 赋能教育的尝试与作业时长限制等制度。指出平台智能程度有限,建议采用“团队协同开发”或“专业团队付费开发” 模式减轻教师负担;教师 AI 素养提升需分 “通识理解—产品应用—模式创新”三阶段,学校远期需重构育人模式应对 AI 对教育的冲击。

本次教师院赴温八高的校本研修调研,既是对学校数智赋能教学实践的深度检验,也是区域教育同仁共探提质路径的宝贵契机。从沉浸式的校园观察、覆盖多学科的课堂直击,到分科交流的策略碰撞,再到专家团队精准务实的反馈建议,每一个环节都紧扣 数智赋能育人实效的核心。我校将以调研反馈为指引,持续深化数智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不断探索 “减负增效”“提质育人” 的教育新路径。


密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