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讯

走着走着就到家了:校友陈国权与八高“最高规格”的接待

时间:2025-10-09 浏览量: 作者:


9月29日夜,1978届校友、浙江大学陈国权教授偕夫人悄然造访八高。适逢其会,校党委书记钟伟平、副校长周耀陪陈教授伉俪偕游“夜色八高”,以“毕业生”视角,共睹校园夜景。

没有议程的夜访,无需刻意的安排,是母校“最高规格”的接待,是校友与母校最动人的情感链接。

本文为公众号“杂记之”原创文章,原标题为“没有议程的夜访:一位教授校友与母校‘最高规格’的接待”,作者系温州八高党委书记钟伟平。


▲与篮球队合影


暮色为校园按下静音键,78届校友、浙江大学陈国权教授偕夫人悄然到访八高,成为今夜最动人的课程。


我们得以以“毕业生”视角共同见证夜色校园中的多个场景:艺术楼内悠扬的琴声、田径场拂过的晚风、体育馆中热烈的呐喊、教学楼明亮的灯火、校史馆陈列的影像……教育的本真状态,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渐次呈现。


星海楼内,健美操队的舞姿与琴房流淌的旋律令陈教授驻足感叹:“需要这样的文化氛围。”他论及大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指出“高分”表象下存在的素养鸿沟,可溯源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文化浸润度的不同。这启示我们,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培养专业艺术家,而在于培育具备审美直觉的个体。对秩序、和谐及深刻之美的感知能力,是未来抵御精神平庸的内在力量,亦是生命深处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


▲勉励正在训练的篮球队


田径场上,队员的奔跑还未停歇;体育馆内,篮球击地的声响律动如心跳。面对正在训练的篮球队员,回顾四十余年前担任校篮球队队长、课间抢占篮球架的经历,陈教授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勉励篮球队:体育所赋予的,远不止强健的体魄,更有深植于心的意志力以及对生活、对学习的热忱。教育的发生,既在静思的课堂,也孕育于每一次奔跑、协作与挑战极限的过程之中。


▲勉励正在自修的高三学生


行至高三1班教室,目睹“文科”学子伏案疾书的身影,陈教授分享了自身由学习时攻读“工科”转向以“行政管理研究”为事业的人生抉择,分享自己攻读多个学位的奋斗经历。“人生是场马拉松”“你们正是奋斗拼搏的年纪”,他以此言勉励学子,并阐释“全面发展”的真义——心智健全、对社会有贡献的合格公民。教育的深层意义在此凸显:其赋予个体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应对人生变局的视野与智慧。那些在中学阶段所经历的奋斗经历,恰是未来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精神根基。


▲参观“郑屹朗个人摄影作品展”


图书馆内正在举行的“郑屹朗个人摄影展”吸引了陈教授伉俪的注意。陈教授认为,在高中紧张的备考阶段,学校为一名高三学生举办个展,此举寓意深远。令人动容之处,不仅在于技艺本身,更在于对个体价值的珍视。这回应了教育的终极叩问:是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还是致力于点亮每一个独特的灵魂?一方展厅,实为一座精神高地,向所有学子昭示:个体的热爱,值得被郑重以待。


▲在校史馆寻找毕业照片


校史馆中,陈教授寻得自己的毕业照,并在相关资料中逐一念出恩师姓名。这一举动揭示了教育最坚韧的内核:其持久影响力,始终根植于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联结。师者的品格与期许,构成了穿越岁月仍熠熠生辉的文化基因。


尤值一提的是,进入高三楼时,许多学生课桌上还摆放着2012届校友陈跃川赠予高三学子的月饼。两位校友,一位以步履回归,用经历启迪后学;一位以礼物寄情,将祝福化作甘甜。他们毕业年代相异,领域不同,却在此刻与母校的情感交融共鸣。此景生动诠释了学校的育人理想:其目标绝非培养特定阶段的优胜者,而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其成功不仅体现于学业成就,更在于学子是否终生葆有母校赋予的精神品格——对美的感知、对生活的达观、对来路的感恩。


▲与现任篮球队长金博跨越时空的合影


母校,是一条不息的精神长河。我们作为当下的守护者与传递者,而如陈国权、陈跃川般的万千校友,正是这条河流奔涌向远、绵延不绝的明证。他们散作星辰,仍与母校这条银河交相辉映,照亮一代代学子前行的道路。


这是文化传承之伟力,亦是教育最为动人的回响。


推荐阅读

▲没有议程的夜访:一位教授校友与母校“最高规格”的接待

▲1978届校友、浙大教授陈国权:“今天回母校交一份答卷!”


文字:钟伟平

排版:包张顺

监制:肖德昶

审核:张文静


密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