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9 浏览量: 作者:
她以独立一作发表北大核心论文
手握国家专利,科研潜力大
她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
创新大赛金奖,创新能力强
她屡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
也在各级演讲比赛中崭露头角
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佳
从温州八高到海南大学
再到直博同济,她的成长路径表明:
真正的强大并非天赋异禀
而是在持续的试错与挑战中
将每一个维度都淬炼成金的韧性
她是不折不扣的“六边形战士”——
2022届谷超豪班毕业生王凌萱
个人简历
主要科研成果(皆为第一负责人):
1.加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雨林生防红曲霉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物质”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发表《热带雨林生防红曲霉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物质研究》,一项菌种专利正受理;
2.海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槟榔林下间作不同年份的山药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优秀结题。
▲部分获奖证书
主要荣誉奖项:
1.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海南赛区三等奖;
2.第九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高教主赛道银奖;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
4.第二届“创祎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课外科技作品大赛铜奖;
5.2022-2023学年、2023-2024学年海南大学综合奖学金;
6.2022年度海南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2023-2024学年海南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7.海南省核安全知识演讲比赛三等奖、海南大学“原则”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诵读经典”朗诵比赛二等奖。
八高回忆:此间少年,纯粹如诗
忆及八高,无数画面奔涌而至。从2班到13班,三年高中生活虽充满疲惫,但每当回到寝室,室友的欢声笑语总能将我治愈;每当鼓起勇气拿起练习册敲响老师办公室的门,他们的耐心解答也总能化解我的焦虑。在所有课程中,我最喜欢数学和生物。幸运的是,“人气超高”的吴银生老师担任了我三年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吴崇良老师和应培培老师滋养了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Pally老师虽然总是日常“嫌弃”我,但依然对我抱有期待和要求;还有最爱的陈晔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尽管我高中化学学得一般,但大学化学终是开了窍,这离不开高中打下的基础!
高中三年,我学会用心体会幸福:晚自习时闯入教室的一只飞蛾,引得大家心照不宣地闪躲、偷笑;周末回家睡一次懒觉,让人备感满足;飞奔到食堂吃上的那碗热乎面条,能带来一整天的开心……
我怀念如此纯粹的生活。感谢我的老师们,深夜办公室里的灯火,曾照亮我无数个迷茫的片刻;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们不仅是并肩的战友,更是彼此青春的见证。如今,我将带着从这片土地上汲取的全部力量——那份对知识的敬畏、对未知的好奇以及永不放弃的坚持,走向更广阔的科学殿堂。高中,是我学术之路的起点,也是我永远的精神故乡。
初入大学:在失衡中坚定做自己
▲挑战杯大赛现场
高考后,看到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学校,我也不由自主地对家产生了深深的依赖。同时,高考失利的阴影一直让我自责。从大一开始,我就确定了保研的目标,一边告诫自己要自律学习,一边又因不够坚定而想要放松。尤其是看到一些同学上课刷手机、下课尽情玩乐的生活,我总会感到极度不平衡。大一时,我担任学院学生会文娱部干事和班级学习委员,偶尔去实验室帮师姐打杂,还要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准备路演和答辩。所幸大一的公共课不多,尚能让我有一丝喘息之机。
大二开学一个月后,我加入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因为我想培养的是独立的科研能力,渴望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而不只是为师兄师姐打下手,或在实验室刷洗瓶子。然而,拥有独立项目的代价是:在繁重课业之余,每天需乘坐两个多小时的班车往返于研究所与学校;同时我还担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运营部部长、班级学习委员,肩负着学生工作。将近一年时间里,我很难完全放松入睡,每到期末周,任务尤其重、压力尤其大。
大学头两年,我真的觉得生活一点都不开心。甚至痴痴地想:长大原来一点也不好。在外人眼里,我总是把一切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实际上,内心的兵荒马乱和行动时的手足无措,只有我自己知道。好在,都“咬咬牙挺过来了”,才有了接下来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互联网+”大赛路演现场
初获成果:所有蛰伏,皆为绽放
▲一作发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论文、国家专利受理
在“试错”过程中我愈发清晰自己未来的路。进入大三,专业课压力减轻,我还辞去了学院学生工作,只保留学习委员一职。在投稿论文和申请专利之后,我又回归了校内实验室。回顾过往:大一时参加各类赛事,共斩获国家级奖项三项、省级奖项一项;大二时咬牙坚持的课题,让我以独立一作身份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并申请一项菌种专利,这在本科生中较为少见;大三时带领的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优秀”结题,并获得了海南省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此外,还收获了海南大学综合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荣誉。
回首这些经历,我才意识到,是高中时养成的持续学习的习惯,让我在无形中学会了坚持。吴银生老师曾评价我为“间歇性自虐”——因为我容易分心,学习一段时间就会松懈,松懈一段时间发现退步了,就又开始努力。兜兜转转,自以为还算认真,最终却未取得太大进步。这也导致我虽以最高分进入八高,却在高考中成绩惨淡,无奈做出了小众选择——海南大学。正因如此,在研究生学校的选择上,我非常坚定地选择了上海,并从大一开始就不断提升自我,为自己争取到足够多的择校空间。
如今能够推免至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因为高中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教导,让我更加认清自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锻炼出不怕错、不服输的韧性。母校教给我的,远不止知识——它给了我一整套的思维模具,一种在困境中依然相信“我能解出这道题”“我能坚持到底”的笃定。这份笃定,让我有勇气从家乡走向同济的博士课堂。将来,面对更复杂的公式与课题,我还会使用高中三年磨砺出的宝贵品质:专注、坚韧与自信。
感悟:前行之力,源于来时之路
我是个非常好强的人,因此总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六边形战士”。这样的目标除了需要付出极大努力,还需天时、地利与人和。结果往往无法强求,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和解。我们能做的,是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纠结、不烦恼。学会拥抱自己、夸奖自己:你又坚持下来了,已经非常棒了。
在八高的三年,我未曾拿齐“五育之星”,也未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这让我深感遗憾。但眼前的结果并不能定义什么,高考失利也不代表什么——我依然能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我曾怀疑过自己,甚至对同学的看法耿耿于怀。然而我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这一路上,无论是伤害过我、还是帮助过我的人,我都不会忘记。我会表达感谢,因为我想,是他们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无条件的支持,成为我坚强的后盾;感谢母校,为我奠定了学术与人生的基石。无论走多远,我身上永远带着那三年的烙印。愿母校桃李芬芳,愿学弟学妹们能在此找到通往自己的星辰大海的起点。
来源:王凌萱
排版:包张顺
监制:肖德昶
审核: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