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讯

温度新闻、温州晚报:温州八高以“智慧+”撬动未来学校场景

时间:2025-09-23 浏览量: 作者:

日前,温州市教育局、温州晚报合办的“‘育’见未来”栏目报道温州八高未来教育窗口校建设经验——

文章发表在温度新闻、温州晚报,全文如下——


从禅街的千年文脉传承地,到大罗山脚下的现代书院,再到智融生命成长中枢、学生成长数字画像……近年来,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以“智慧+”为切入口,一手夯实智慧安防、智慧德育、智慧后勤等校园数智化管理,一手打造人工智能、数字画像、生态课堂等未来学校场景。



一个空间: 人工智能空间赋能未来学生



“下个月,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备战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的区域比赛。”从2019年华东赛区的二、三等奖到2024年的全国一等奖(亚军),短短五年时间,温州八高的戴宇容老师带领学校机器人社团晋级全国前列。


从一台VEX机器人增加至六七台,从七八名学生增长至二三十名,戴宇容老师介绍说,如今学校机器人社团参加全国赛基本稳定在三甲之列。要知道从社团成立到现在,大部分招收的学生属于没基础的“小白”,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却有高达90%以上的学生未来都倾向于选择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等相关专业。曾有一位邹同学高二参加机器人比赛后,在升入高三前改换选考科目,只为了就读机器人专业。后来,邹同学不仅成功被“211”高校暨南大学机器人专业录取,更如愿到香港科技大学专门研究水下机器人。


在戴宇容看来,机器人项目不仅帮助许多学生寻找到学习的目标,还让他们在赛场上领略到全国乃至世界顶级的先进科技。此外,各类获奖荣誉也能为学生的三位一体添加更多筹码。

▲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参观温州八高人工智能实验室


与“编程机器人VEX”处于同一空间的还有“芯片”“NOC”实验室,三大实验室共同组成了学校超200平米的人工智能实验空间,内里还分别配置了民用教学芯片制作操作仓、国际NOC比赛标准场地等,这一沉浸式教学环境,以体验、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AI赋能千行百业的技术场景。


早在2023年,学校便建立了全市首个青少年芯片教育实验室,配备芯片工艺流程演示仪、教学用芯片光刻机、电子控制技术+芯片等设备,并引进芯片教育实验室技术,满足学生“芯片设计-光刻-应用”的全流程体验,并能接触了解芯片的制造原理、技术、应用等。

▲学生体验芯片制作


“这两年关于芯片的话题一直很热门,许多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有赖于芯片,所以我对芯片非常感兴趣。”张天睿当了两年芯片社团的社长,他说在实验室里自己接触到了芯片的制作流程和实际应用、半导体结构、进位制转换等内容,还制作出带有“下雨报警器”功能的第一块芯片,很有成就感。芯片社团的授课老师林凯阳提到,芯片选修课程融合通用技术、物理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更能将两者进行结合。


据了解,温州八高的科学课程得到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度评价并通过官微及视频号专题推广。未来,学校计划推进将人工智能实验空间建设成融创文化中心,融职业规划与探索、跨学科学习与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学实践空间。



一项功能:数字画像成就未来学校



从过程性的考勤、运动、活动,到阶段性的学业成绩、荣誉奖励,学校通过“智慧平安校园”系统把采集到的学生数据,形成个体学生每周、每月、每学期在校期间的个性化数据报告单,这就是温州八高好少年的学生个人数字画像。系统上,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为坐标轴,实时跟踪学生成长,对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反馈。

▲温州八高智能驾驶舱


学校数字画像负责人林德军表示,目前该画像在德育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班主任则是最常使用的群体。他举例说明,班主任在早读时间到班级后,可通过系统查看学生的出勤率、请假情况、寝室内是否有滞留学生等,更方便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


“在我当班主任时,这些日常行规的反馈,让我能间接地了解学生最近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情况,跟学生谈话时我才更能做到有的放矢。”林德军认为,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得这么细致,有时难以发现学生的问题,也不能给到学生调整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始,除了之前的跑操到勤率、体质测试、心理健康等数据会统计到数字画像上,学校还特别在操场上安装了“智慧体育”相关设备,学生在操场上的运动数据将会显示在大屏上,每周汇总后时时更新。林德军提到自从有了这一设备,他晚上常常会看到有学生和老师在操场上跑步运动,较为积极的一周甚至能达到40公里,大多数人基本保持在十多公里。他表示学校计划今后加强数字画像对学生的反馈作用,让学生能通过这一画像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据了解,温州八高的五育之星便是凭借该数字画像进行综合评选,集满五育奖章的学生能有机会获评校优秀毕业生。



两大系统:科技“白板”生成未来课堂



在创建未来教育窗口校的过程中,学校坚持用观念升级引领技术升级,在打造人工智能空间拓宽学生成长通道、布局数字画像重构学校评价机制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智慧教学上,体系化推进布谷智慧班牌、希沃备授课平台、快表精准教学系统等工程,通过未来课堂建设引领未来学生成长、赋能未来学校转型升级,这也是学校连续获评温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的原因之一。


“电子班牌除了方便学生申请请假,很多时候还承担着他们与家长的非及时性沟通需求,学生只要刷脸或者刷卡就能看到家长的留言。”温州八高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马喆老师表示如今电子班牌通常是显示特色活动报名、心灵对话申请、班级风采、学校重要通知等,但也有老师将其玩出了花样。一位地理老师就曾将有关地理方面的新闻,如台风整体情况、路径等内容加上自己的解读上传电子班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学科知识。


从固定使用PPT的预设式课堂到可基于学情随时调整的生成式课堂,温州八高通过希沃这一系统撬动课堂发生改变。自铺开全校应用希沃系统后,学校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老师们希沃白板等功能的开发应用,老中青教师全部投入到探究挖掘中,形成了“备课-授课-听评课”等全链条智慧教育模式。马喆说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他的课堂在希沃白板功能的支撑下能更便捷地随着学生的答案及时转变,课堂的主体更聚焦于学生,课堂更生动,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马喆老师还提到,学校最早是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校园智慧安防的建设,后续又不断添加了德育、教学、家校社等方面的数据采集,这些不仅是服务于学校日常管理,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成长。前段时间,学校和科大讯飞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AI赋能的基于校情的智慧教育深化路径。



书记校长说“未来教育”——



钟伟平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协同。温州八高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数字画像等技术并非冰冷的工具,而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化成长的催化剂。无论是机器人社团点燃专业热情,还是芯片实验室连接理论实践,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数字画像不仅记录学业数据,更关注五育并举的生命成长;智慧课堂不只提升教学效率,更重构师生互动关系。真正的未来教育,应当让芯片光刻的精度与心灵雕刻的温度相互滋养——技术为教育拓展边界,而人文赋予其灵魂。在AI时代,我们既要培养适应未来的数字素养,更要守护教育最本质的使命:唤醒生命自觉,成就完整人格。



推荐阅读

▲重磅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官微报道温州八高经验

▲硬核!人民网、中新社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八高

▲《上海教育》报道八高经验|培植科学教育沃土 “长出”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温度新闻、温州晚报

监制:肖德昶

审核:校长室


密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