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0 浏览量: 作者:
日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25中国日报社全国模拟联合国活动(简称“中报模联”)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在带队老师马诗曼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下,首次参加比赛的温州八高代表队表现亮眼,获得杰出代表、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大奖,赢得模联主席团和广大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
△左起:徐一甯、毛宣淇、姜沁彤、叶一诺
中报模联是以青少年公共外交为特色、以青春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项目,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模联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高级官员薛玉雪、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张文杰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并做主题分享;德国、俄罗斯、斯洛文尼亚等海外代表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议全球重要话题。
活动聚焦“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球南方”三大主题,引导当代青年关心全球大事,增进理解互信,提升“全球胜任力”。8G学子积极参与各类议题的讨论,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出色的中英文表达能力。无论是会场发言、文件撰写,还是磋商谈判、机构辩论,均从容自信、饶有见地。尤其是在地球村、主题演讲等活动中,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从新时代青年的“小”视角出发,探讨当下国际“大”问题的解决方案,令人印象深刻,充分诠释了8G学子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气度格局。
代表感受
高一16班 徐一甯:
活动中,我的席位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OHCHR)。这一独特的身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国际胜任力”的内涵。面对当下风云莫测的国际环境,应对AI技术对人权的潜在侵害及毒品贩卖等问题,我近距离体验了起草决议条款的流程,同时加深了作为当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长达7小时的会议中磨砺坚韧品行,在即兴发言中培养从容心态,在听说读写中提升外语素养,在即兴辩论中加强应变能力。在与各领域专家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意识到把握时代洪流的重要性。这次模联体验是我成长过程中耀眼的转折点,开拓了我的视野,引领我朝未知领域迈进。
“风起江南万象新,少年胸中有乾坤。”感谢不期而遇的模联,感谢给我机会的学校与老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带着模联教给我的自信和专业,从容走向更灿烂的世界舞台。
高一17班 姜沁彤:
第一次参加模联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化身澳大利亚代表,站在会场中央阐述立场时,我切身感受到国际舞台的庄重。讨论历史议题时,各国代表观点激烈交锋,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复杂性与严肃性。与不同国家代表磋商时,我学会了倾听与妥协,明白了合作共赢的真谛。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更让我意识到当代青年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责任。未来,我会带着这份体悟,继续关注世界,努力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高一18班 叶一诺:
中报模联的会议室里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优秀代表和知名大学的DH(主席团成员),大家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身份,从多元立场、多元视角共商国际议题。初入特别联大会议时,我对安理会扩容与否决权限制问题并不熟悉,但通过学术视频学习和国际形势研究,逐渐深入议题。
模联不仅开拓了我的国际视野,更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会场上的唇枪舌战,化作会后的各地趣事分享。尽管4天时光匆匆,但全体代表在最后一晚语音通话至零点完成决议草案的场景,已深深刻入我的记忆。那一刻,我们不再只是中学生,而是肩负国家使命的代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青年的世界情怀由此彰显。感谢这场相遇!
高二3班 毛宣淇:
在生机盎然、潮涌交汇的8月,为期4天的苏州中报模联之旅给我留下了一段炽热的青春记忆。于UNSCEB会场,我创造了无数“第一次”:首次担任OHCHR代表、首次熬夜撰写立场文件(WP)、首次站上发言席、首次即兴应对质询环节……当我突破自我设限,以流利英文陈述提案时,便已跨越舒适区,实现了自我超越。
这里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优秀同龄人与主席团,模联不仅是议事平台,更是锻造能力的熔炉——以OHCHR视角关注数字安全中的人权保障,在思辨中拓宽国际视野,在交锋中锤炼表达——我珍视思维碰撞的火花与每次发言后的酣畅淋漓。密集的核心磋商与文件写作,让我的英语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更收获了友谊与自信,以及推开门站上世界舞台去发出中国声音的勇气与底气。感谢相遇,感谢支持,感谢2025年夏天共同成就UNSCEB辉煌的每一个“我”!
智启百家,博观天下
向世界,向未来
8G一直在行动!
来源:校模联
排版:包张顺
监制:肖德昶
审核: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