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浏览量: 作者:
8月23日,学校召开新学期教研组长工作会议,重点部署校本作业开发、青年教师培养及教学评价改革等工作。会议由教学部门负责人主持,全体教研组长参会。
校本作业建设:智能化平台助力精准教学
会议伊始,吴昊主任对上一学年的教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从学校、备课组、教师及学生四个层面进行了表现反馈。随后,吴昊老师对本学期的大型活动计划以及接下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概述,吴昊老师强调,校本作业开发是学校本学年核心任务。目前,新的智能平台已完成9月新授课模板搭建,涵盖单元复习、滚动练及周测功能。教研组长需指导备课组审核知识标签、搭建学科框架。平台将实现作业数据实时分析,包括错题归因、班级对比及AI阅卷(支持语文/英语作文批改)。高三历年大考试题将纳入题库,形成校本资源体系。这样帮助教师“减负增效”,避免重复劳动,未来逐步完善成册。
考核机制优化:强化过程管理与团队协作
会议指出,新学期将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与团队协作导向。集体备课增设“优秀个人”评分机制,同时将校本作业参与度、听课制度执行、师徒结对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并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挂钩,形成“动态跟踪+团队激励”的管理模式
青年教师培养:解题能力与实战双提升
滕诗媛老师在会议上详细汇报了本学期的教学常规工作,这包括了教科研与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学校校本化作业的推进、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师徒结对项目、学生竞赛的组织以及职称评选的流程。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围绕校本作业开发申报课题。
林能琳副校长参加了本次教研会议,并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各学科组需要根据既定计划,确保各个环节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倡导在校内外更频繁地交流与合作,以共享资源和经验。教研组长需带头深耕教材与命题研究,把准教学方向;通过听评课提升课堂质量,尤其关注高三教学进度;分层规划青年教师成长路径,避免“起步即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