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讯

AI如何赋能教学?这场研讨会做出积极探索

时间:2025-10-27 浏览量: 作者:

10月22日至23日,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人工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温州市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展示和“特色课堂”研究项目组第二次研讨活动在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基于AI智慧赋能的课堂教学”为主题,围绕AI技术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了专题讲座、集体磨课、案例分享与公开课展示等系列研讨活动,呈现出技术赋能下化学课堂的新样态。


#

专题讲座,理念引领


22日上午,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冯京和老师作“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应用实践”专题讲座。冯老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教育场景中的实际案例,系统阐释了AI在教学内容组织、课堂互动、学习诊断与个性化辅导等方面的应用路径。详细生动地介绍了多个新兴工具与概念,如DP、豆包、即梦、扣子、ima、智能体、数字人等,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

集体磨课,路径优化

22日下午,项目组全体成员开展集体磨课。三位教师分别开出研讨课:温州八高施慧静老师执教“铁的单质”,温州二外戴舒婷老师执教“硫与二氧化硫”,平阳中学张秀荣老师执教“沉淀溶解平衡”。

课后,与会教师围绕教学环节、技术融合点、学生活动设计等方面分小组展开深入研讨,共同优化教学设计,探索AI在提升课堂效率与深度学习中的有效路径。


#

案例分享,智慧升华

23日上午,项目组成员围绕“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互动交流。每位教师分享了AI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如温州中学郑超燕老师展示了碰撞理论动画,二十二中袁文权老师借助AI回答学生疑难点,温州二外周嵩程老师展示了氯气和铁反应的动画,瑞安中学张瑞鑫老师展示了氯化钠晶胞的立体动画。AI在激发学生兴趣、支持探究学习、实现精准反馈等方面的多样化应用,体现了“技术赋能、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课堂展示,实效验证

23日下午,举行全市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戴舒婷、施慧静、张秀荣三位老师开出展示课。

戴舒婷老师在“硫与二氧化硫”一课中,采用“预测—实验—验证—反思”的探究式学习模式,验证虚拟实验(NB10虚拟实验室)与微型实体实验。教师借助AI助手“小戴老师”辅助答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验证假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施慧静老师在“铁的单质”一课中,围绕铁器的冶炼历史、使用与防腐等,引入数字人介绍古代楚国炼铁过程。铁花四射实验和铁与水蒸气改进实验,充分展示化学的实验之美。课堂中引入智能体“化学家”“钢铁工程师”“营养师”,实现了课堂与AI的对话。

平阳中学张秀荣老师在“沉淀溶解平衡”一课中,以“难溶物能否溶解?”这一认知冲突问题切入,进而以“如何验证硫氰化银是否溶解?”“如何测定其溶解量?”“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层层推进。过程中引入了无线电导率传感器、数字人、DeepSeeK等技术手段,有效化解了课堂时间有限与实验等待周期长之间的矛盾。

市教研院方瑞光老师以AI评课系统为例,做题为“AI技术赋能辅助的课堂教学”专题点评。他结合自身经历,从传统多媒体到智慧课堂的技术发展历程,生动讲述了教育技术如何一步步推动课堂形态的演变,并现场演示了由AI重塑的“数字人方老师”在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为观摩教师打开了“数智教研”的新视野。

本次活动,是AI与化学教学从“工具使用”走向“生态融合”的有益探索,为构建智慧教育新样态积累了有效经验。在温州市高中化学教学以课堂为基、以技术为翼,同心协力持续推进课堂变革的浪潮中,温州八高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来源:温州市化学特色课堂项目组

排版:包张顺

监制:肖德昶

审核:林能琳、张文静


密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