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9 浏览量: 作者:
近日,一场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引领的生态课堂公开课活动顺利于上周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三者的高度统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评一致性”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出的重要理念,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之间的高度协调与一致。此次公开课活动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展示了他们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他们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设计了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们还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胜广老师通过回顾大气削弱作用导入,引出本节课重难点“为何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希沃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上台连线“共创”,完成思维导图,落实课标内容。
潘家棋老师通过提出“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堂中主要通过小组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大因素是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
林贤锦老师着力围绕“错位”这一关键词,对《我与地坛》第二部分中“我”与“母亲”的复杂关系进行了逐层剖析,旨在深刻领悟母子间交织的爱与难以逾越的隔阂,并细腻感受那清澈如泉的行文背后所潜藏的刻骨铭心的懊悔以及对母亲无尽的歉疚之情。
程善柔老师通过“门捷列夫预言元素未卜先知”的化学史,引出本节课内容“元素周期律”。课堂中主要以自主学习及合作讨论的方式实现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会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黄温槐老师通过“门捷列夫预言元素存在并预测其性质”引出本节课内容“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课堂中以碱金属元素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落实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金程程老师利用校本作业的精准性,从作业讲解入手,再总结分析已有经验,过渡到新课内容上。结合集体备课的成果,设计有效问题,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一一得出。
房洁老师以《黑悟空》导入,引领学生回溯中国游戏产业三十年的风雨变迁。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感悟到政府在幕后的持续发力,是推动游戏产业从萌芽走向兴盛关键因素。中国诸多产业焕发新活力,这一切的背后,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其提供坚实保障与无限可能。
李赛聪老师介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好市场调节的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正确看待市场调节的缺陷,帮助学生树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态度,更好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运行
郭斌本课聚焦英语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如听力、词汇、礼貌用语等)及其解决方法,结合博客这一互动平台,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困惑、提出问题,并分享建议,提升英语学习和沟通能力。
林章老师以初中锐角函数的定义作为知识的起点、求的三角函数值为情境,创设认知冲突,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角放入直角坐标系研究三角函数值,归纳得到单位圆,从而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让学生思维从被动的“跟”到主动的“寻”,为其思维养成而教。
胡茗宁老师通过回顾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导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堂中注重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利用学生制作的大事年表和时间轴梳理相关事件,并邀请学生上台讲述长征,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
陈浩迪老师通过实验演示物块拉连接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连接体”。课堂中主要通过教师板演和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思路。
在评价方面,温州八高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教师们还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学校也期待与更多教育同仁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