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教研>教研动态

聚焦反思与评价 共探教学新境界——2024级市局直属学校体育学科新教师培训班第7次集训活动

时间:2025-04-28 浏览量: 作者:

     为深化教学反思能力,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4月18日,2024级市局直属学校体育学科新教师培训班第7次集训活动于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反思与评价”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多维评课、专家赋能三个环节,为新教师搭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习平台,助力其提升专业素养。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陈李贵老师与2024级新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例展示:匠心设计展风采

     活动伊始,我校周杨老师带来《健美操成套动作的练习方法2:空间层次创编》展示课。课堂上,周杨老师以流行舞曲音乐点燃气氛,学生们分组设计队名、口号与队徽,深入探究“队形与空间层次创编”的原则。在对抗赛与接力赛的层次变化展示中,实现了动作规范、音乐节奏与编排创新的融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健美操运动的力与美。

   

     随后,温州市瓯海第一高级中学陈品翰老师执教《篮球:传切配合的练习方法》课程。他以实战情境为依托,围绕“直切、上线切、下线切”多线路切入方式开展专项训练,引入有防守的传切配合衔接上篮、半场2V2对抗赛等多样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传球与跑位技巧,在攻防转换中掌握传切配合的精髓。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凑,展现了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灵活的课堂组织能力。

     

多维评课:见微知著促提升

     课例展示后,全体教师齐聚微格教室,开展深度评课活动。评课分为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导师点评三个环节。

     说课环节,两位老师分享课程设计意图。首先,周杨老师阐述指导思想与教材分析,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技术基础,介绍科学连贯的教学环节设置。随后,陈品翰老师从指导思想、教材、学情等方面出发,解读了本堂课的设计思路。

     评课环节,听课老师依次从“体育课堂教学亮点、暗点、教师机智、学生创点与疑惑”五大维度展开剖析。

    评周杨老师的课时,陈品翰老师指出,课程通过任务单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融合多元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参与深度。邵翀老师关注课堂细节,建议优化热身音乐以契合学生节奏。王启涛老师赞赏教师善用体育骨干,以反问引导自主思考,高效解决共性问题。蔡豪老师捕捉到学生创编亮点——将生活化动作融入造型设计,强调动态观察对教学创新的价值。王子安老师则从学生练习困境出发,分析基础薄弱与心理压力对动作掌握的双重影响。

     对于陈品翰老师的课堂,周杨老师高度评价教师的专业素养,强调其多样化传切路线设计与启发式问题链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掌控能力突出。邵翀老师从双视角切入,建议通过标志桶强化路线辨识度,并建立动态选择标准。王启涛老师肯定课堂实效,提出优化练习密度与关键问题解决的策略。蔡豪老师聚焦教学智慧,赞赏分层指导与创造性留白,体现“以学定教”理念。王子安老师关注学生生成性成果,如自发创造“要球”方式,倡导将失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生命力。评课从策略优化到生成性资源挖掘,为教学改进提供多维启示。

专家赋能:体系化思考启新程

     导师陈李贵老师指出评课应以促进专业成长为目的,建议新教师多思考“类似情况如何应对”,避免片面评价,注重多角度分析,同时培养听众思维并建立个人逻辑体系。他强调扎实上好每堂课是核心能力,教学过程应科学设计序列,善用哨音等课堂技巧,并通过情景创设帮助学生在动态对抗中巩固技术。此外,他肯定了学员进步,并指导如何设计关键问题,其建议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在陈李贵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以体系化视角对课堂进行评析。本次评课形成了立体化的专业对话,各位老师从不同维度展开分析,既有点上的细致观察,又有面上的整体把握;既肯定教学创新,又直指改进空间;既关注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这种专业共同体式的研讨,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思维碰撞和实践智慧。  

寄望未来:深耕反思育桃李

     活动尾声,陈李贵老师以“反思为舟,评价为桨”寄语全体新教师,勉励其以今日之思滋养明日之教。随后,他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为新教师指明方向:其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在与同事、学生、家长的互动中展现教育智慧;其二,要平衡教师与职员的双重身份,既要在课堂展现教学风采,也要在职场体现职业素养;其三,要建立清晰的职业坐标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校准专业发展方向。参训教师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实践-反思-改进”的闭环学习,不仅提升了评课专业能力,还深化了对评课方法论的理解,更让他们领悟到“以评促教、以思促长”的教师发展真谛,为未来的专业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反思为灯,行则将至。本次培训会以理论与实践的交响,为新教师点亮了前行之光。  

        


密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