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0 浏览量: 作者:
【编者按】
薪火相传,青蓝相续。
八高学子从八高出发,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汗水浇灌事业,
不断生长,不断突破,修成卓越。
《八高榜样》专栏,
倾听榜样学子们的成长故事。
本期榜样
吴卓润,温州八高2021届毕业生,本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现已直博至西湖大学。
他,不仅是直博西湖大学的科研学霸,还是浙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融媒体中心主任、校融通社的视频记者,也是一个“流浪世界”的旅行者,更是“荣誉满墙、硕果累累”的全能好青年……
——日前,浙江师范大学官微以“他,还是太全面了!”为题对吴卓润在大学时的优秀表现进行了深入报道;今天,走进吴卓润,了解“优秀之所以优秀”的八高人故事。
▲点击阅读全文
近年来主要荣誉
01
科研成果与创新
02
个人荣誉
综合荣誉:
八高记忆:兴趣与信心领着我入门
八高三年,给了我追逐梦想的信心,是我科研探索之路的起点。
在母校,我先后就读于两个重点实验班。高一入学时被分配到钱学森实验班,班主任林家帆老师是物理老师,极具亲和力但要求十分严格。在林老师的课堂上,我养成了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这为后来从事学术科研奠定了基础。化学老师曾清勇则是我走上化学之路的引路人,他讲课风趣幽默,经常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
▲与曾清勇老师在一起
高一下学期,由于选科的原因我被调整到谷超豪实验班。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金美义,他的严谨和耐心让我深刻体会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化学老师王程程更是对我的学术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王程程老师在一起
在恩师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参加化学竞赛。在那段日子里,我深入学习竞赛所需知识,并自学了大学化学的部分内容。那时,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与“黑皮无机”“邢大本”“硬啃死磕”,自学自研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竞赛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的更高深领域,也更加强化了我对这门学科的热爱。近来通过母校官微,了解到学弟学妹们更加优秀的竞赛成绩,作为八高人,我也非常自豪!
▲参加化学竞赛
与此同时,新班级的同学们也让我受益匪浅。大家讨论问题时的多视角分析,让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高中时期,这种班级的转换让我适应了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节奏,锻炼了我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班主任和化学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与鼓励信任,不仅奠定了我的学术基础,更坚定了我从事科研的理想。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八高老师们所给予我的鼓励与信心,则是最好的梦想催化剂!
大学科研路:不断挑战,不断突破
大学时,我从化学(师范)专业起步,逐步踏入科研世界。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让我从课堂知识迈向学术前沿,也让我体验到科研挑战与突破的成就感。
初入实验室:从兴趣到实践
刚入学时,我便通过邮件联系了意向导师,表达了对加入课题组的兴趣。这份主动让我在大学第一学期便得以接触实验室工作。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不仅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还带领我从基础实验技能学起,一步步入门。虽然刚开始时实验任务比较基础,但我对这些工作的热情促使我逐步接触到更复杂的实验流程与科研任务。
我第一次真正参与的课题是关于锂金属负极改性的研究。尽管大部分实验操作较为琐碎,但当看到样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呈现的微观结构与预期一致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正是这份成就感,让我更坚定了继续深研的信念。
面对瓶颈:用坚持与创新突破难关
科研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很快就遇到了各种挑战。有一次,实验中需要优化材料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但在连续几周的尝试中,实验结果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数据不理想、时间紧迫,甚至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后来我花了大量时间查阅文献,梳理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尝试采用不同方式对材料进行改性;并且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氛围非常开放,导师和师兄师姐们都乐于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通过讨论,我意识到一些细微但关键的实验细节被忽略。在实验失败时,我学会了适当调整心态,比如通过跑步或短暂休息缓解压力。每一次调整都让我重新以更加冷静的思路面对问题,并最终找到突破方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得到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果。这些数据后来成为我一篇高水平论文的重要基础,这种从低谷到突破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科研的真正意义:在不断的尝试与改进中,探索未知、追求答案。
团队合作:化工设计竞赛的成长
除了实验室研究,我还参加了化工设计竞赛。这些竞赛需要综合运用化学、化工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涉及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经济性分析等多个方面。
在竞赛中,我主要负责全工艺流程模拟与材料性能分析。为了完成设计,我们团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自学了Aspen等软件,反复模拟优化工艺。艰苦的跋涉下,我们的方案最终获得了全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的结晶。
在科研压力中找到动力
长期的实验与学习难免带来压力,尤其是在项目多、任务重的时期。有一次,我同时承担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和化工竞赛的任务,每天早上8点进实验室,晚上10点回宿舍,还要熬夜完成竞赛的方案。压力确实很大,但对科研的热爱和对“答案”的渴望,支撑我坚持下来。
在八高学会的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在这时就帮了大忙。
科学规划时间: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头一天完成。适度放松:通过运动、阅读或短期旅行调整状态,让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对挑战。
正是这种管理与调整,让我在完成多个任务后,不仅取得了成果,也培养了良好的抗压能力。
▲在八高实习
寄语师弟师妹
坚持不懈的努力会带来独属于你的机会。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生活中,只要不断前行,就一定会收获属于你的幸运和成就。
来源:吴卓润
排版:包张顺
监制:肖德昶
审核: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