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讯

八高榜样 | 钱晟:于众声喧哗处,聆听真我心声

时间:2023-03-22 浏览量: 作者:

编者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薪火相传,青蓝续接。

“用记忆拥抱过去,用希望拥抱未来。”

八高校友从八高出发,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汗水浇灌事业,

不断生长,不断突破,修成卓越。

《八高榜样》专栏,

倾听榜样校友们的成长故事。

钱晟,温州八高2013届毕业生。2017年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获得学士学位,获“河南大学优秀毕业生”。同年参加考研,以初、复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于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当代英美小说、城市文学与全球化小说。博士就读期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研究工作,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第三版),于CSSCI集刊《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发表论文成果《疗愈“陌生人恐惧”:<纵横交错的世界>中的全球化流动性政治》。

图片

蝉街文趣

在八高就读期间,我并不是班上语文成绩最突出的学生,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在语文学习上有着些许愚钝。但是十分幸运,我在八高遇见的三位语文老师都对我十分包容,他们有着各具特色的授课风格与人格魅力,也拥有对课文多样且充满洞见的理解。

杨儒麦老师会在春日带领我们走出校园去松台山踏青,鼓励我们观察现实细节、体验情感流变,以此反观、理解课文。俞红娟老师轻言细语但很有力量,她总能把握住文章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也能看到许多我们看不到的日常诗意。李中远老师为我们讲解《论语》,他洒脱风趣,从不照本宣科,言语看似游离跳脱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点铁成金、提纲挈领。想起他上课的情形,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孔子与他的一众弟子间的有趣故事。而他包容与鼓励我们对文章做多样化的理解,也让我在后来走上文学研究的道路时十分受用。

三位良师对我的指导与鼓励,让我对语文这门课程始终存有敬意。

图片

中州寻志

河南大学在读期间,我担任过校文学社社长、学生会部长,也打过辩论比赛。但在忙碌的学生活动之余,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志向和长处并不在此。相比于人际交往和公共活动,我更享受独自解读文本、获取新知的过程。

在一众课程中,外国文学方面的课程是最吸引我的。教研室的老师会从讨论“政制”的角度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会为学生讲解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一反经典现实主义小说的破碎叙事形式。在我看来,外国文学作品与文学研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前沿性是其他科目难以企及的。我额外选修和旁听了“西方经典剧作研究”等一系列选修课,决心在这一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准备研究生考试的过程是令人忐忑的,我所报考的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专业一年只在全国招收4名学生,考试范围则涵盖了从文学到语言学的所有本科知识。在准备考试的半年时间里,从早七点至晚十点持续不断的高强度学习成为了常态,一周仅有一天的时间容我休息喘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初试、复试双第一的成绩如愿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图片

华师泛舟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我有幸跟随金雯教授攻读硕士学位。金雯教授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在加入华东师范大学之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复旦大学担任教职。她学识广博、视野开阔,擅长情感理论、国家和族裔理论,也关注世界史、体系理论和各类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在她严格的指导与纠正之下,我的研究方式方法得到了系统性的训练,过程有些许艰辛,但却十分值得。

硕士到博士是一道分水岭,外国文学领域发表论文十分艰难,刊物数量稀少,投稿人数众多。博士研究生要与一众教授、副教授争夺期刊版面,许多人四年期间也难有一篇核心期刊的成果,不得不面临着延迟毕业的压力。在此前景下,许多原先矢志学术的硕士同学再三思量后纷纷选择工作。我也曾有过类似的隐忧。在硕士论文开题与预答辩会场上,我的论文遭到了老师们的质疑与挑剔,在此情形下,我陷入了对自己学术能力的怀疑,常常担忧将来是否会沦为学术上的庸碌之辈。幸运的是,我的导师看出了我对自我的怀疑和对未来的忧虑,她对我说:“一个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未来会如何,只有去做,才有结果。”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南京大学的江宁康教授也鼓励我放下疑虑,坚定从事学术研究的想法:“许多人年轻时犹犹豫豫,错失良机,到最后追悔莫及。”学界前辈的鼓励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在研三时,我成功申请到博士研究生攻读资格,继续跟随金老师攻读博士学位。硕士毕业时,我的毕业论文在答辩会与上海市论文抽检中均得到了“优秀”等第的评价。

在博士就读期间,我有幸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上宣读自己的学术成果。此后,我也成功在《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发表一篇属于自己的学术论文。

回首过往,我很庆幸自己的坚持,也很感谢我的导师与江宁康教授的点拨。与此同时,这些经历也让我明白,在许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世俗利益、他人质疑遮住眼睛,看不清前路,但若有幸得到良师与益友的帮助,我们一定要竭力重新寻得内心的热爱与信念,因为它们会帮助我们抗住磨难,最终指引我们抵达人生路上的迦南地。


图片
图片

寄语母校学子

我有幸在八高结识许多良师,于丛旭老师、王洪星老师、郑洁丹老师,他们都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榜样与贵人。我在八高也遇到了许多挚友,金铂皓、陈浩哲、张逸翔,尽管天各一方,但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与他们在教室走廊外谈天、在放学路上嬉笑的时光是我十分宝贵的青春财富。所以,八高从来不缺伯乐与千里马。相信自己,珍惜时光,最为重要的是找寻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在为它奋斗的过程中品尝酸甜!

图片
图片

策划:宣传中心

素材来源:钱晟、校办

排版:包张顺

编辑:胡润杨

监制:肖德昶

审核:陈发明


密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